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时尚 > 产业 > 正文

农民诗人 年度国际影响力人物李书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6日21:09  新浪时尚

  导语:今年3月28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典汽车企业沃尔沃100%的股权,令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成为全球商界的焦点人物。李书福白手起家,仅用15年的时间就打造出一家全球知名企业,他的胆略、才谋、应变能力与热情,已让其成为这个巨变时代的中国企业家的代表人物。

年度国际影响力人物李书福

  年度国际影响力人物 李书福

  李书福,47岁,浙江台州人。21岁起,先后在浙江台州的冰箱配件厂、冰箱厂、装潢材料厂任厂长;32岁创办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吉利集团,4年后,吉利集团员工发展到近万人,总资产二十多亿元。此外,吉利还投资八亿多元创建了全国最大的民办大学——北京吉利大学。

  “能用三个词表达为什么收购沃尔沃吗?”

  沃尔沃比利时总部,对方抛出了这最后一个问题。

  主持人感觉气氛尴尬要出来圆场,李书福摆摆手,说,“不,我来说,三个字是吧——‘I  LOVE  YOU’。”

  “你觉得他好笑吗?”说完这故事,吉利的一个高管反问。

  “其实他是真诚。”他没等回答,就自己解释。

  “月球人”

  月光下,一个美丽的少女在散步,她是王小丫扮演的“沃尔沃公主”。

  身后,自然是一名仰慕者,公主问:“你是谁?”他答:“书福李。”顿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笑声。

  这是2009年,一次中国顶尖商业领袖的聚会上发生的一幕。当时,柳传志、马蔚华、任志强等全中国的商业大佬几乎悉数到场,但李书福的风头显然盖过了一切人。他一袭古装,先用古筝弹奏了一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算是给晚会拉开了序幕。接着,在抽奖的高潮环节,李书福又推出了一辆2012年投产的插入式混合动力车,作为奖品。

  结果,马蔚华抽中了。他从李书福手上接过大礼——这辆吉利车的钥匙——条件是驾驶3个月。

  这一幕就像一个大大的隐喻。此时,吉利收购沃尔沃刚刚签下初步协议,正等待中国商业部与欧盟的审核批准。而街头巷尾,则正在热议:“如果沃尔沃被吉利收购了,你还敢开吗?”

  时光流转。2009年8月,李书福已经铁定能飞往瑞典斯德哥尔摩,成为沃尔沃的主人了。此时的问题,已经变成“李会不会出任沃尔沃的董事长?”

  “沃尔沃的中国生产基地在哪里,是不是上海?”

  早在一年前,熟悉李书福的圈中好友就预言,“我们以后每个人都要买一辆吉利的跑车。”这些人是郭广昌、王均豪和朱新礼等亿万富翁。

  他们这么说的原因是,“李书福他敢”,“而且他做得到”。这两个加起来就是“想像不出有什么是他做不来的”。

  “一次,他们来杭州为朱新礼举行俱乐部加入仪式,”李书福的部下回忆了这样有趣的一幕。“只见几个人全部都挤在李书福的一辆吉利车上,后面跟着的是各自的奔驰、宝马、法拉利和兰博基尼,路人频频回首,觉得这个车队好古怪。”

  古怪而有效,这是李书福给外界所留下的普遍印象。

  “一点也不怪,”李书福本人根本不同意这种评价,“所有的决策,都是经过我周密论证的,”他大手一摆,“都是有规律的。”即使他的规律当时别人看来不可思议。

  通用、福特迟早要关门!2001 年,李书福在一次业内论坛上的发言,让通用中国的一位管理者当场就站了起来,说,我走了,要去找工作去了。其对李的不屑和嘲讽让全场哄然。2005年,李书福又狂妄地说,“世界上多大的巨头,早晚都要来求我们。”又是一片讥讽。

  然而时间终于站在李书福这边。

  李书福说,这是个不寻常的时代,所以需要不正经的人。他就是这种人。他也因此曾处处受限,最终不正经地成了“闯红灯”的人。

  李书福第一次“闯红灯”是开办冰箱厂,由于国家产业政策不允许,被迫下马;第二次是造摩托车,当时政策不许私营企业经营,结果他熬到最后等来了批文;第三次创办了“经济管理学院”,后来取得了合法化;造汽车是第四次“闯红灯”,吉利首批轿车自1998 年就已经生产出来,却直到2001年底部分车型才首次登上国家经贸委发布的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才正式获得轿车生产资格。

  李书福最难过的时候,是几次想“闯红灯”,领导不信他能活着过去,拼命拦住。比如申请造汽车的牌照,几次都拿不到,直到最后他几近崩溃地说:“我知道你担心我失败,那就求求你给个机会让我去失败吧!”

  有几年,李书福曾经到深圳大学上过课,“那段日子不说也罢,因为教我们的老师自己出去经商,公司都倒了。”李书福不是那种用商学院里的教科书可以定义的企业家,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却认为他给中国企业家们,留下了一个引以为傲的案例,“他的思维,是从月亮上看地球。”项兵说。

  农民

  李书福接受记者采访时的率性和直接,让吉利的工作人员头疼。

  一次李书福在公共场合放言,售价四五十万元的宾利汽车绝对是暴利,在吉利生产的话,成本不会超过10万元。此言一出,引起宾利中国区管理者极度不满,甚至发来律师函,要将吉利告上法庭。“他说话不考虑后果,经常害得我们在后面擦屁股。”吉利副总裁徐刚说。

  还有一次,李书福在接受采访时打比喻说:“要像卖西瓜一样卖汽车!”媒体报道后又引起一阵嘲笑。结果又害得徐刚在后面解释,“我们是说要把服务网点做得够多,就像买西瓜一样方便。”类似西瓜的著名比喻还有,“造汽车很简单啊,不过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当时就有媒体评论“这就是农民造汽车”。

  李书福从不避讳自己的农民气,定制西装一次定制10套,颜色、款式一模一样,然后很开心地到处对大家说;吃饭吃得快得不得了,偶尔还会不满一些人的慢条斯理;睡觉也好得很,从没失眠过,常常一躺到床上鼾声就起来了。有次一个朋友说自己失眠,他自己掏出药来,没等对方反应,就往人家嘴巴里塞。过后,还长期给对方寄,让那个朋友觉得可笑又可爱。还有一次,电视台直播,轮到获奖人李书福上台了,他走路的动作明显放慢,好像是电影里的慢动作,主持人很好奇,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一脸茫然地说,是他们(导演)让我走得慢一点的。一言既出,满场莞尔。

  第一次造车,基本没有模具,李书福仔细在空中用手比画了一下,说,开始吧。然后就用那种很土的方法,用水泥、胶水这些东西来做模具。吉利集团副总裁顾伟明记得,整个过程全是靠人,每天通宵达旦地干。一个座椅装不上,都试几百次。那个时候,有一个车门接合面不好,一个人关车门都关几千次。做出来的东西,李书福自己笑着说,这个车像个农用车似的,然后说不怕,咱们再试。

  就是这样淳朴、简单的农民气,让现任吉利副总的他认定李书福是个能干大事的人。他来到吉利一个月后,李书福经常带着安聪慧四处走。这个老板开着奔驰,拖着七八个人,基本都是白天做事,晚上赶路。饿了,就站在小店里吃一客盒饭。有一次遇见塌方,大家只得在车上过夜。李书福用高价从周围村民那里买下方便面,并且优先让给他们吃了,据此,安聪慧认定了李书福:这样的为人,肯定能成。

  财富总监尹大庆则记得,第一次受李书福邀请来吉利考察,考虑是否留下。那一天,李书福的二哥、四弟刚好也在公司,李书福不避嫌,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闹哄哄地吃饭。李书福的兄弟担心这种太随意的土气会吓到这个原跨国企业高管,还略带紧张地主动表示,自己不会在这个公司里做下去,吉利将来一定不是一个家族企业。

  一开始,欧洲媒体确实把他们眼中这个“穿着廉价蓝色西装、灰色袜子、略带破损的皮鞋”的男人,习惯地描述为“追求沃尔沃公主的那位农村青年”。

  当时李书福收购沃尔沃,简直像是一个笑话,包括李书福的家人在内都不相信这是真的。“我不这么认为,”李书福说,“公主的确高不可攀,但我只要清楚她心里想要什么,事情就完全有可能啊。”

  第一个回合下来,李书福知道沃尔沃的确有资金上的需求。“他们的高层告诉我需要钱,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情。”

  接着是气质匹配问题。“沃尔沃,那是欧洲汽车工业里的一颗明珠,谁不想拥有她?”李书福是有些紧张,他说,所以我们起码要证明自己是有学养的“新晋贵族”。

  要迎接沃尔沃派来考察的人,着实让李书福有点紧张,他像是穿着西装的农民,调试自己身上和家里的每一寸别扭,结果,当沃尔沃工作组前来宁波参观帝豪车生产车间时,完全被里面现代化的纤尘不染所打动。在这些未来亲家的面前,几个漂亮的女孩子在电脑和机器人的帮助下,轻轻一卡位,就把汽车轮胎装了上去。“当时沃尔沃的人大吃一惊,说,‘你们比我们还先进?’”

  “所以说我们打扮下是还行的,”李书福说这话的时候不禁扬了扬眉毛。“我们还是有气质的。”

  迎娶成功后,那个被反复追问的问题,又再次出现:“有没有想过失败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李书福很不满,也没耐心回答:“从开冰箱厂、摩托车厂到现在,就是有人反复问,你说我怕什么,失败了没有关系,回去。我讲了很多次了,种地、养鱼、养虾,对不对,承包两亩地,一亩地种菜,一亩地种水稻,怕什么呢?有吃有喝。”

  农民是李书福的底色,也是他的底气。

  写诗的人

  李书福其实还是个写诗的人。

  吉利公司总部宽敞的接待室里面铺着一块地毯,上面编织的,就是一首他自己写的诗。他的个人网站上还有21首诗,其中一首的标题是《谁比吉利更清楚?》。

  写诗被李书福认为是极其重要的事情,他时常在情绪激动的时候,突然掏出笔来记录,事后还会仔细研究。

  同为诗词爱好者的万润龙记得,一天晚上已经过了11点,李书福突然给他来电,“万老师,我胡扯了几句诗,自己感觉还可以。但中间有一个词我想不好,您帮我拿拿主意——坎坷的道路承载着理想,坚实地伸向远方——这里用‘坚实’好还是‘坚定’好?”讨论了几分钟,他最终选择了“坚实”。

  几年后的一天,万润龙乘火车从南京回杭州,突然听到列车音响中传出熟悉的歌词:力量在风中回荡,奇迹在蓝天下闪光,坎坷的道路承载着理想,坚实地伸向远方。我们用智慧开道,我们让真情护航,创造吉祥让万事如意,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 &这是李书福作词,作曲家李杰谱曲的《力量》。

  之所以写诗重要,那是因为,其实李书福一直觉得很苦,而写诗是他排遣苦闷的方法。“在宁波吉利的生产基地,书福经常会在晚上10点钟起来打篮球。我们这些人不会打,他就把工人喊起来一起打。”徐刚回忆说。那通常是他晚上想事情想到心口闷得慌的时候,他必须打上一场球发泄下,才能“睡得很好”。

  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写诗,“因为诗能表达你憋在心里的感情。”“人需要有一个泄洪区,学会自我解放,你要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把自己从这种紧张、烦恼的世界里超脱出来,释放自己的压力。”李书福说。

  李书福不止一次在抱怨心苦。不过他认为不只他苦,“当今的中国企业家没有一个是高智商的,都是傻子。我所谓的傻子就是太辛苦了,太受气了。就是这个受苦、受气、受累是常人无法承受的。”

  “在全世界来讲,总觉得现在的中国是不错了,外汇储备那么多,进出口盈余那么大,国际竞争力水平提升那么快,大家都觉得这个是很好的。这个好就是我们受气受出来的,就是伤害了我们的正常成长换来的。我们是用一种憋气,用一种愤怒、烦恼创造出来的成就,这对整个人来讲是不利的,对人的成长氛围是不利的。”

  2008 年的一天,李书福在家中看电视,里面正在播放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的消息,他忽然就哭了。后来他说:“奥巴马上台和我有什么关系啊?但我也流眼泪了,因为我觉得他不容易。我们有这个经历的人都明白,要做一件事情有多么艰辛。”

  “但现在收购成功了,你心里还苦吗?”这是记者对他提的最后一个问题。

  “当然还苦,现在这么多人跟着我做,我更不能停,而且我知道未来一步步要推进,还会更苦,但这苦还得受。”李书福说。

  李书福有一首诗写着“人生没有标准的答案”,或许这是个不标准的时代,不标准的行业,而他用这个不标准的活法,超车成功。然而,也正因为一直在这样的路上,他内心一直渴望一个标准的活法。有次接受采访时,他满怀期待地说,“假如像欧洲一样,人家又是赚钱了,又是心情舒畅,又是一天到晚嘻嘻哈哈就好了。反正都是有法律,大家都按照规矩做事情。现在我们不具备这个条件。”“牺牲了这种生活质量而赚这几个钱,我觉得是不值得的。”

  不过,或许不用为他担心,诗人只是李书福藏着的那个敏感脆弱的他,更何况那个他,也找到了安抚自己的回答。正如他的这首名为《人在旅途》的诗写着的:谁知前方有多少条路/酸甜苦辣早已留在记忆深处 /不低头不认输/擦干泪坚持住/该受的苦我来受/该走的路我清楚 ……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