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时尚 > 产业 > 正文

时尚红人“失格”三宗罪 别逞一时口舌之快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6日09:18  金羊网-羊城晚报

  导语:6月25日,LVMH总裁伯纳德-阿诺特(Bernard Arnault)正式对外表态,声称集团旗下的任何一个奢侈品牌都将永不聘用DIOR前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打破了之前一直谣传后者将再度出山的说法。

  业界悲观地预测,这位因“反犹言论”而被打入深渊的天才设计师,虽然还能获得星星点点的同行支持,但却被业内最大的公司封杀,其时尚生涯或已走到尽头。翻阅时尚界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类似例子,一些如日中天的红人往往因为各自不同的罪名而“失格”——被打入冷宫甚至从此销声匿迹,这些罪名有些是言语不当,有些是无心之失,但更有一些是个人行为不端、品性恶劣所引致的。

    6月22日,法国巴黎,前Dior设计师John Galliano因反犹言论而变被告,当日Galliano出庭听审。

  约翰·加利亚诺   约翰-加利亚诺已被LVMH开除

  祸从口出:

  代表人物:约翰-加利亚诺、让-保罗-娇兰

  典型表现:在公共场合发表了带歧视味的讲话或者做了类似举动

  后果:被抵制或被封杀

  不久前,加利亚诺还带着DIOR早春系列到上海举办盛大发布会。与会者无不表示,华衣霓裳的梦幻迷人及设计师的鲜明个性,绝对是业界最有特色的风景线之一。但转眼间到了今年三月份,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还未开幕,加利亚诺就惹祸了。据说,当时醉酒的他在小酒馆辱骂一对犹太人夫妇,还同时发布“纳粹宣言”,场面十分难堪,最后闹进警察局。

  事件发生之后,正当大家还在揣测事件的严重性,合作十多年的DIOR就当机立断宣布开除这位祸从口出的设计师,丝毫不管几天之后的高级定制时装秀是否缺少“灵魂人物”。相反,品牌还高调地在开秀前宣读声明,跟加利亚诺划清界限,时装秀结束后的谢幕环节,甚至更“绝情”地安排了一众身穿白色长袍的幕后工作人员集体谢幕,似乎正在对外宣称:DIOR的设计团队人强马壮,绝对不会因为少了个谁而停滞不前。

自此,以往趾高气扬的天才设计师突然变得流离失所,到最后连自己创办的同名品牌(同样属于LVMH集团)也难容纳他,被集团交给跟随他二十多年的助手比尔接管。业内人士分析,种族歧视和纳粹言论向来是欧美时尚圈的忌讳话题,而加利亚诺以时尚大师的身份同时犯下两个过错,绝对会得罪一大批消费者,对品牌形象有着莫大的负面影响,尤其像DIOR这样多年与其“捆绑”宣传的品牌,如果不趁早撇清关系,受到的拖累更加大。但也有意见认为,LVMH这次的举措有点太过严厉,毕竟加利亚诺犯下的仅仅是口舌过错,这样大规模地封杀显得太不近人情。无论如何,当事人暂时都无法重返时尚界,自三月以来,他一直都要应付法庭审讯,直至今年九月,大概才能落实他是否能逃过牢狱之灾。

  2010年11月20日,巴黎,抗议者在香榭丽舍大道娇兰旗舰店面前举行示威活动,抗议娇兰香水集团创始人后代Jean-Paul Guerlain的种族歧视言论。

  另外一位祸从口出的大师级人物则是让-保罗-娇兰(Jean Paul Guerlain),他是世界十大调香师之一,也是娇兰家族第五代传人,但却因为说错一句话,就被家族品牌“遗弃”,自己也陷进极大的麻烦中。事发在去年,他接受法国电视台采访谈及设计某款香水时不慎用到“黑鬼”(ngre)这个词,过去多见于奴隶贸易时期对黑人的蔑称,如今被一个有身份地位的时尚人士公然在访谈节目中使用,无异是对非洲族群的一大侮辱。此番言论一出,立刻引起法国各界一片哗然。在节目结束后几分钟,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网站的反应巨大,网友群起谴责,还发起多个抵制群组,而现实中的抗议者多次包围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的娇兰专卖店,引起轩然大波。跟DIOR的做法相似,娇兰公司第一时间与让-保罗-娇兰划清界限,声称他早就不是娇兰的股东和员工,此事与公司无关。自知理亏的让-保罗为了不“拖累”家族企业,也连忙发给传媒一封电子邮件,以示悔过“对于我的冒犯言语而受伤的所有人,我深表道歉。我的说话完全没有反映自己的内心想法,而是一时失言,对此我非常遗憾。”他还同时表示“对自己说过的话负全责”。并且主动与家族品牌撇清关系,再次强调自己“从1996年开始就不再是娇兰公司股东,从2002年开始也不再是公司员工。”的身份。

  可见,不管你是时尚大帝还是天之骄子,没有管好自己的嘴,随时都会将自己推进舆论职责的深渊当中,轻则千夫所指,重则身败名裂,切记切记。

  澳大利亚泳装设计师Lisa Burke以往的作品,都曾用过经典人物做题材   澳大利亚泳装设计师Lisa Burke以往的作品,都曾用过经典人物做题材

  创意变恶意:

  代表人物:川久保玲、丽萨-伯克

  典型表现:设计素材“踩”过界,冒犯人民情感

  后果:轻则销毁作品,重则前途尽毁

  别以为当上设计师就能公然打着旗号发挥天马行空的创意,有些领域、题材是不能被随便引用的,尤其当你成为一个跨国界的设计师,更要好好考虑,自己画笔下设计出来的作品,到底有无侵犯了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民。

  在欧洲风生水起的川久保玲在1995年-1996年遭遇一个不小的低谷,缘起设计师举办的一场时装秀。1995年,川久保玲在巴黎的Comme des Garcons男装发布会上,沿袭以往的“乞丐装”风潮,这次的设计也多以不对称和设计著称,但问题在于两名光头瘦削男模身穿带数字编号的条纹睡衣和睡袍步上T台时,那场景却触怒了不少欧洲人士。时值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50周年纪念日,对战争深恶痛绝的人们觉得这是对当年受害者的不敬,一时间板砖横飞,砸向川久保玲。设计师立即销毁原设计,声称一切都纯属巧合,寄望以低调处理事件。所幸当时网络手段不算发达,川久保玲将作品销毁之后,流传在市面上的仅仅是时装秀的少数图片,因此事件也很快平复,只是在设计师身上留下的污点,却很难被迅速抹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