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时尚 > 产业 > 正文

“送礼需求” 买有LOGO大牌拿得出手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3日14:36  南方周末 微博

  新浪时尚综合:LV将满身的MONOGRAM图案浓缩成印在包角上一个小小的“LV”图案;Gucci藏匿起醒目的双G标志,用延续的红绿条纹向有识别能力的人微妙展示品牌变革;Buberry则早就悄然告别了几乎成为品牌烙印的各种格子……印有品牌大Logo的单品曾风靡全球,但如今风向变了——很多世界顶级奢侈品牌开始走向“低调的奢华”,这所有的动作似乎都在宣告曾经不可一世的Logo正开始着一次低调之旅。

“送礼需求” 买有LOGO大牌拿得出手“送礼需求” 买有LOGO大牌拿得出手

  隐匿的豪购 50%奢侈品消费由“送礼需求”构成

  50%的奢侈品消费主要由 “送礼需求”构成。如果不是LV“严谨得不上道”,他们在中国的业绩可能更加漂亮。这跟中国独特的一个隐匿而活跃的豪购市场有关。

  据麦肯锡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2009年中国市场50%的奢侈品消费主要由“送礼需求”构成。

  各奢侈品店每年3月和春节期间都会迎来销售高峰,彼时分别是一年一度的两会和年终答谢。作为一名销售员,所要做的事情只是站在新品旁边就好。

  LV店前员工江朝洋说,选购送礼的客人很好识别,他们不挑款式,只管价位,因为什么级别的对象严格对应着什么价位的礼品。最豪气的一位客人,进门直接奔向高端墙,把整面墙的产品都买了,每只包价位都在2万-3万元。

  发票肯定是要开的,这正是商务送礼的消费基本都截留在国内的关键所在(要知道,由于中国现行的关税制度,同样一款产品,大陆价格比欧洲高三分之一甚至一倍),国外名店不提供发票,或是票据无法纳入国内报销体系。因为极少有哪个国家会像中国这样,有如此索要发票的习惯及蔚然成风且奢侈的送礼传统。

  在江朝洋看来,LV严谨得“太不上道”——礼品型发票必须无一遗漏地列出所购物品,事业单位报销最容易的“办公用品”发票是绝对不允许开的,“如果没有这条刚性规矩,LV的销售量会更高”。

  北京奢侈品经销商邱海涛(化名)告诉本报记者,LOGO低调或干脆没有的奢侈品牌是最理想的商务礼品,够档次,且不容易给收礼者引来意外是非,“尤其是在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天价香烟风波之后。”

  江诗丹顿的手表,LV的拎包,杰尼亚的领带,是邱海涛卖得最多的商务送礼奢侈品,三款礼品的价位分别是近百万,三万左右,两千余元。包装也很有讲究,价签一般都被要求贴在盒子上。

  由于能为客户弄到“办公用品”发票,邱海涛的生意日益兴隆,眼下,他最大的职业感悟是,去LOGO化,讲究低调而奢华,才是眼下国际化的主流审美观。

  中国式奢侈品消费面孔

  在这高速膨胀的20年中,缺乏传统和根基的中国式奢侈品消费现出了自己不一样的面目。

  普华永道的分析师岳峥指出,中国式奢侈品消费和国外迥然不同——第一,在中国购买奢侈品的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在发达国家,这个市场的主导者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另外,对于中国人来说,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国家,房屋、汽车、合家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

  姜彩芬认为,这些现实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仍然不够富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西不同的生活方式——高密度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有调查显示: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实际上是中产阶级。他认为,月收入2万元到5万元的这部分人应该是比较典型的奢侈品消费者。

  “这说明在中国,奢侈品的消费者比国外年轻,同时,中国人对奢侈品的消费重点还停留在炫耀个人身份地位方面。”

  姜彩芬说,实际上在当代美国社会中,炫耀性消费已经不是美国人的喜好和性格。美国商业杂志《American Demographics》曾发表了一篇消费调查(Consumer Expenditure Survey, CES),声称对于消费,美国人的态度与其说是炫耀性的,还毋宁说是实用性的。而来自英国的观点是,真正的奢侈品品牌代表一种整体优雅的气质,他们不会因为某人肩上背着一只昂贵的背包,就对他另眼相待。也就是说,奢侈品本身不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所能表达的是一种生活态度。比如香奈儿的创始人 COCOCHANEL所倡导的优雅与舒适,革新了那个年代世界范围内女装的风潮,成为法国人的骄傲。

  然而,对于接触国际奢侈品牌还不到20年时间的中国人来说,显然还没到这种程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新浪时尚(微博)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