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时尚 > 产业 > 正文

时尚风云阵 时尚界微妙潜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8日07:34  

  导语:时尚界的现实,在于潮流的瞬息万变。时尚界的无情,赚钱也未必免死。时尚界的凉薄,就如同存在于各行各业的微妙潜规则。继去年一波鲜为人知的设计人才入主老字号,2012年时尚界迎来久违的重大变革。曾经的王者,不再是当下赢家,继承者在制高点退出,原创人再度回巢,昔日的男装对手如今重逢于女装江湖。虽说“得”之所幸、“失”之是命,一时的成败,不定江山,但为什么有人东山再起、有人消声灭迹?

Kenzo 2007 S/SKenzo 2007 S/S

  换帅连续剧

  一年又一个多月前,Dior(微博)时装屋艺术总监John Galliano在夜店惹出“歧视犹太裔”口角风波,遭母公司LVMH集团罢免,宝座由跟随Galliano多年的工作室总管BillGaytten 暂理。品牌展开搜索继任的连续剧,范围之广由内部到外援,涉及各大时装屋及媒体心目中的Fashion Darling,却再三变卦,媒体从积极预测变成捕风捉影疲于奔命。连锁反应,也导致这一年多来不少品牌自保,亦不乏趁此机会弃旧迎新,调整未来策略。如今尘埃落定:Jil Sander 再度回巢执政一手创建的品牌,罢免颇受好评的Raf Simons;Hedi Slimane久别重返YSL,为品牌带来销售盛况的Stefano Pilati出局;Dior降大任于Raf Simons...... 念旧之意,回味之情,都旨在提炼品牌精髓、深化品牌辨识度,踏出摩登化布局。于是,就不难发现,时装是历史的螺钉,是岁月的组曲,看似一夜间的重大改变,其实都源自一连串细微的变化。

Christian Dior2006 A/W Haute CoutureChristian Dior2006 A/W Haute Couture

  是谁操控了抢椅子游戏?

  以LVMH与PPR两大集团为例,最初涉及精品业时,管理层都是门外汉。LVMH的Bernard Arnault是房地产商,80 年代在法国国家、债物持有银行的资助下,他接手濒临倒闭的纺织厂Boussac,间接收购了国宝级时装屋Christian Dior,踏足精品业。PPR创始人Francios Pinault是个建材商,在一连串办公家具橱柜公司、超级市场等投资及收购中,茁壮了四通八达的零售店面,因搭救Tom Ford与Domenico de Sole击退LVMH集团,投资Gucci(微博),继而展开精品业收购大计,在短短十多年间成功转型为精品集团。这些昔日业界菜鸟,如今已茁壮成精品业大鳄。他们不象80年代初刚接手时那样财大气粗没人脉,也不再愿意砸大钱听任媒体摆布(1995 年,Arnault在美国版Vogue主编Anna Wintour的推荐下启用新人John Galliano,隔年委任为Dior艺术总监,就是典型的成功例子)。当精品业已成为现代人上瘾的New Drug,品牌也已学会自炒话题,巩固根基,日渐消弱对明星设计师的依赖(Dior在罢免Galliano后,营业额不跌反涨),但依旧需要落地起跑、有实力统领大局、创造鲜明风格的天才。在经营者眼中,没有做不好的品牌,只有做不长的设计师。设计师的抢椅子游戏玩不停,最终仍是品牌独大,虽然养大品牌的,正是设计师。

Givenchy2008 A/WHaute CoutureGivenchy2008 A/WHaute Couture

  女装江湖 狭路重逢

  冥冥中,男装设计师Raf Simons的女装命运,总是被动地因德国设计师JilSander的来来去去,发生戏剧化转机。2005 年,Jil Sander二次出走自己创办的时装屋,由从未做过女装的比利时设计师Raf Simons继任。后者偏偏献上时装迷期待Sander本人没做的改变,比如注入了女性化的颜色、立体的结构、细微的皱褶、廓形与比例的探讨与更新(尤其是去年的Peplum花瓣腰摆在今年广泛流行),使品牌在“很好穿、面料舒服”的上班服外又多了高级不儿戏的Modern Chic。大将之风, 赢得业界的口碑,Sample Sales惠及媒体同仁,却因缺乏配饰的扶持,营业额及知名度始终差强人意。唯独Simons淡定依旧。

  去年底江湖传言Dior青睐Simons,接着创办人Jil Sander宣布再度回巢,Simons遭罢免挥泪惜别米兰秀场。当时装迷还在感叹他何去何从时,传来HediSlimane 接任YSL的消息。于是,接下来Dior钦点Simons,更让业界联想到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掀起“瘦骨仙”男装风气的两人,将狭路重逢女装江湖。虽然,以品牌商业影响力来说,YSL 远不及Dior吃重,在创作上必有一番较量。危险的是,Dior艺术总监之位,被业界视为“一杯御赐毒酒”。不但因为有John Galliano的辉煌与疯狂在前,也因为Simons的含蓄与寡言,是否可以胜任铺天盖地的国际巡演以及欧美豪客的面对面?他在Jil Sander选用人造混纺面料达到靓丽的色泽,是否又能说服精工细纺的Haute Couture客户?他对比例与廓形的摩登探讨,又将如何彰显Dior的传统精髓?

Lanvin 2008 S/SLanvin 2008 S/S

  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竞争激烈的时尚圈,当然存在着竞业条款,代表品牌对人才的重视与霸权。1999 年,Jil Sander将品牌的控股权售予Prada Group后,两次因“重大分歧”出走自己的品牌,并签署了“无竞争协议”,确保三年内不效劳同行。大部分的设计师,没有Sander 那么坦诚,往往在离开品牌后,以“云游”、“SoulSearching”、甚至“回家带孩子”轻描淡写地交待去向。Phoebe Philo 与Hedi Slimane 选择在事业如日中天时请辞,但没有远离时尚圈。Philo替美国高街品牌Gap(微博)在伦敦的国际部做“不挂名顾问”,当时的European Collection出现了许多她Chloe时期的影子。Slimane则搬到洛杉矶,潜心摄影,为一些品牌广告及杂志大片掌镜,也用镜头描绘了一系列加州年轻人。Sander在云游、航海、园艺等一系列“散心”后,2008 年与日本高街品牌Uniqlo(微博)合作推出J+设计师系列。虽然J+较Uniqlo其他系列优质,但出自不肯使用较次的面料而与Prada Group吵翻出走的Sander,还是很令昔日忠心客惊讶,变相代表了她认清现实后的妥协。

  三人在位时有风驶尽帆,提炼出清晰的个人风格,“暂别”期间,时不时地流出“复出”传言,爱惜羽毛地保持“新闻性”,也是日后东山再起的筹码。能够“不做最后一个离开派对的人”是幸运的,舍得在制高点离开也很令人佩服。但迫不得已收拾包袱“被罢免”也未必是坏事。比如,表面上RafSimons是被Jil Sander罢免,接下来他立刻上任Dior艺术总监,意味着前东家替他松了绑。只要7月Haute Couture 展上,漂亮地交出他Dior生涯上第一张成绩单,旧事不值得重提。

Gucci 2006 A/WGucci 2006 A/W

  Galliano停牌整顿

  最后不得不说John Galliano。当今活跃在时尚圈的新生代从业人员及时装迷,有很大一部分,受到了Galliano在1996年掌舵Dior后那些澎湃喧哗的High-Fashion启蒙。当代精品业,也随之复苏。所以,Galliano一夜间的坠落,纵然错得无可挽回,还是获得许多同情。但是,现实社会的纵容(或者说容忍)都有很吝啬的限额,自毁前程,只会让仇者快、亲者痛。

  传统摩登化 + 品牌辨识度= 黄金准则

  随着这一波新任总监人选的尘埃落定,品牌在21世纪的摩登化,定位在从传统中提炼出除Logo之外极高辨识度的Iconic元素,得以持续发展又不断创新。Karl Lagerfeld早已在Chanel(微博)的时装与配饰双方面,为业界做了示范,例如Tweed斜纹软呢、Chanel Jacket、2.55手袋、茶花、珍珠链。Frida Giannini也渐渐从Gucci各种配饰系列的成功,朝时装迈开步伐,例如竹节、马衔扣、Jackie花卉、Loafer这些Iconic元素,透过材质、形式、代表的不同组合,加上信得过的手工,演变成一种精品业的黄金准则。现时今下,倒是不必听信“不求突破,但求无错,是裹足不前”之类的谗言。面对全球布局、涉及不同族裔各种文化的超级名牌,没有“无错”为基本,分秒都可能是全盘皆输的残局。只有配饰赚钱,也未必是饭碗保障,因为时装才是品牌形象的兵家之争(Yves SaintLaurent 的Stefano Pilati、Dior 的BillGaytten 就是典型例子)。至于,CreativeVisio创作视野,则综合了经营管理、社会文化层面的野心驱使,往往不是设计师一人能力所及。传统摩登化+品牌辨识度,未必是最具潮流推动力的组合,却是品牌扎实根基、培养忠心客习惯性消费的方程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新浪时尚(微博)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