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时尚 > 产业 > 正文

走出买手的三个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6日20:27  纺织服装周刊

  导语:品牌买手虽然在国外发展得很成熟,但在国内市场尚处于萌芽状态。而且国内很多品牌企业和业内人士对品牌买手的理解还有待明确。

国内很多品牌企业和业内人士对品牌买手的理解还有待明确。
国内很多品牌企业和业内人士对品牌买手的理解还有待明确。

  首先,品牌买手≠采购。虽然买手和采购都有采买的职能,但采购往往只停留在执行层面,买手却兼着管理和运营的职能。并且,国内服企的采购大部分是对原辅料的采购;而买手更加针对成衣,并要站在市场需求和商品企划的基础上采购。

  其次,品牌买手≠产品经理。在服装企业中,买手和产品经理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产品经理多设置在生产型企业当中,主要职能是对产品生产进度、物料组织进行监督执行;而买手是品牌运营型企业和虚拟经营型企业所设置的职能部门,对成品阶段进行管理,在生产环节上只起到监督作用。

买手在国外已经发展的很成熟
买手在国外已经发展的很成熟

  第三,品牌买手≠商品企划。买手与商品企划的区别在于买手负责组织货品的“进”,商品企划负责组织销售的“出”。简言之,就是一个买,一个卖,如此构成一个经营过程中的供销循环。不过买手也应该参与到销售的某些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理性地买。

  目前,国内大部分品牌企业还没有专门设置买手这一职位。虽然很多品牌都通过类似商品部、产品部或销售部等部门执行买手的部分职能,但专门设置买手部门的企业还极为少见。

  对于这个现象的本源,一位资深买手认为,首先,因为很多有实力的领军品牌都是生产型的企业,他们大多数是从加工开始逐步走向品牌经营之路的;其次,品牌买手对于中国品牌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很多企业对买手的认识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价值所在。再次,这也与国内纺织服装专业院校还没有开设这类专业有关,现状使得品牌企业没有招贤纳士的途径。

  著名服装营销专家祝文欣认为,随着品牌企业直营和托管模式的兴起,代理商的“边缘化”已经显现,品牌企业更加注重商品的企划能力;而零售渠道企业创立经销商“商业零售品牌”的趋势也开始显现。随着他们的大量崛起,品牌买手模式必将大行其道。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